院士解碼中國水電:將對全球減排發揮重要作用
發布時間:2022-03-09 13:56:53來源:
談及這一“大國重器”,許唯臨介紹說,中國水電大量技術的最初原創都來自于20世紀西方發達國家,而通過幾代中國科研人員的努力,目前中國水電站的研究、設計、建設乃至運行管理水平,總體上位居國際前列。白鶴灘水電站擁有多個世界之最,如世界首臺最大的百萬千瓦水輪機組、首次采用低熱水泥和智能監控技術保證大壩沒有出現一條溫度裂縫等,白鶴灘水電站也標志著中國水電技術上升到一個新臺階。
水電站不僅兼有防洪、航運等綜合效益,還可以與風電和光伏發電聯合開發、一體化發展,從而進一步提高清潔能源占比。水電站在修建、運行過程中如何將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降到最小,考驗著一個國家的科研和基建實力。
“只要是工程都會或多或少地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因此我們的問題應該是:如何在興利和避害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許唯臨表示,中國水電發展的過程中,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顯著進步,特別是在減少筑壩對河流中水生生物的影響、對河床再造的影響、對周邊區域振動的影響等方面。
中國科研人員通過新型魚道技術提供魚類洄游條件,通過優化泄洪運行方式減小筑壩對魚類水溫環境的影響,降低泄洪導致水體中溶解氣體過于飽和進而造成魚類死亡的風險、減免周邊場地振動,同時中國還通過設置合理的最小下泄流量保證減水河段生態基流從而保護魚類生存環境。
在許唯臨看來,雖然中國水電技術已位居國際前列,但未來中國水電還面臨水電工程從建設為主向長期安全運行為主、水電發展從開發優先向生態環境保護優先、生態環境保護從點(工程區)、線(沿河)向面(流域)“三大轉變”,這需要中國繼續加大技術創新,加強信息技術和新材料在水電工程中的應用,加強水電與風力發電、光伏發電以及抽水蓄能的一體化建設。“未來只要我們繼續堅持生態環保的理念,立足生態保障技術的創新,就一定會將水電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控制到最小水平。”